close
有沒有聽人家稱呼你為 "暗公鳥"
真的有這種鳥喔!
暗公鳥,為晝伏夜出的夜行性鳥類
黃昏時離開棲息地,覓食至破曉.近天明仍忙於覓食,"暗公" 因此而得名
人們常以“暗公鳥”來形容熬夜到三更半夜不睡的人,就像暗公一般
小時候在傍晚時分常常聽到牠的叫聲 “刮--刮--刮”卻一直未曾真正看過牠的身影.
長大後卻在車水馬龍台北的植物園看到牠的蘆山真面目
上星期在中正紀念堂的魚池邊又意外的發現牠的縱影
想看牠....傍晚時分到中正紀念堂的魚池碰碰運氣吧
暗公鳥或稱暗公 為台語的鄉土名 , 中文名稱為 " 夜鷺 "
英文俗名:Black-crowned Night Heron
夜鷺是台灣普遍的留鳥(或過境鳥),也廣泛分布於歐、亞、非三大洲 夜鷺顧名思義是晝伏夜出的夜行性水鳥。 除了繁殖期以外,白天大抵休憩於密林裡或白鷺鷥穴,夜間飛往水田、 河邊、溪畔或養魚池等地捕食魚類、貝類、青蛙或昆蟲等。 待黃昏白鷺鷥成群回巢時,牠們便離開棲息地,覓食至破曉。 在飛翔時,會發出「刮-刮-刮-」的粗啞鳴聲 飛行時緩緩鼓翼,以滑翔的方式降落。在地上活動時,屈曲成為S型的頸部 粗而短,若發現食物則快速伸出啄食
牠們以魚蝦、青蛙、蟹類或蝸類等為主食
因之對於魚類養殖業者,產生嚴重的威脅
有時一隻暗公在一個夜裡捕食好幾條幼鰻,使漁業遭受嚴重的損失
漁家說:「白翎鷥,白天來時看得到,容易驅趕
但暗公是趁夜裡來偷襲,則防不勝防。」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