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週匆匆去了京都三天


由於行程匆忙原本不預期有時間可以閒逛


不過首次來到這歷史古都怎可空手而回


說什麼也得去瞻仰一下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金閣寺


 



 


由於第二天有滿滿的行程且不知道要搞到多晚


而第三天早上就要 Check out 打道回府了


因此唯一有機會去的就是第一天下午了


從關西機場坐JR 快車75分鐘抵達京都,


當天到飯店Check in 完 已經是下午3點多了


而金閣寺只開放到下午5點, 於是把行李往房間一扔


立刻攔了一部計程車火速前往


 



 




金閣寺建於公元1397年,原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的別墅,稱為北山殿,


後改為佛寺,初名鹿苑寺。由於鹿苑寺外表貼金,故又稱金閣寺


 


金閣寺的歷史:                                                                                                           


鹿苑寺現址原為鐮倉時代西園寺家所擁有的宅邸,為藤原公經所建,


曾經榮華一時,但在歷經多代之後因為缺乏整理而傾圮。             


應永元年(1394年)足利義滿以位於河內國的領地與西園寺家交換


獲得這塊當時稱為「北山第」的山莊,開始大興土木整理改建。


隔年他卸下征夷大將軍職位讓渡給其子足利義持並出家入道,


只保留太政大臣的頭銜督政,應永四年(1397年)他將北山第改名為「北山殿」,


並且以主要核心建築「舍利殿」作為自己修禪的場所。由於義滿將舍利殿修築得金碧輝煌,


當時的人就已稱其為「金閣殿」。義滿死後,其子遵照他的遺願,勸請夢窗國師開山,


將北山殿由宅邸用途改為禪寺,並以義滿的法號命名為鹿苑寺,山號則為「北山」。


 


在之後的應仁之亂中,鹿苑寺境內大部分的建築物都遭到焚燬,只有主建物舍利殿得倖免,


成為北山文化唯一的建築遺址,因而被日本政府在戰前就列為國寶。 然而很不幸的,


昭和25年(1950年)時,舍利殿因為一名21歲的見習僧人林承賢放火自焚而完全燒毀,


連放在殿中供奉的國寶、足利義滿像也一同化為灰燼。


焚燬前的舍利殿約攝於1905年


焚燬前的舍利殿,約攝於1905年


 

日本名作家三島由紀夫的同名小說《金閣寺》與水上勉的《五番町夕霧樓》都是以此事件為背景題材著成。


今日我們所看到的舍利殿是昭和30年(1955年)時依照原樣重新修復建造的,


昭和62年(1987年)全殿外壁的金箔裝飾皆全面換新,成為目前的狀態。


 


鹿苑寺除了是知名的觀光旅遊景點之外,也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寶,


並於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歷史建築。


 




金閣寺(舍利殿)是一座緊鄰鏡湖池畔的三層樓閣狀建築,


一樓是延續了當初藤原時代樣貌的「法水院」(屬寢殿造風格,也就是平安時代的貴族建築風),


二樓是鐮倉時期的「潮音洞」(一種武家造,意指武士建築風格),


三樓則為中國(唐朝)風格的「究竟頂」(屬禪宗佛殿建築)。


寺頂有寶塔狀的結構,頂端有隻象徵吉祥的金鳳凰裝飾。


三種不同時代不同的風格,卻能在一棟建築物上調和完美,是金閣寺之所以受到推崇的原因,


除此之外,效仿自衣笠山池泉回遊式庭園裡有許多風格別緻的日式造景,


讓它成為室町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名園。


 



 



 



夕佳亭         江戶時代的茶道家金森宗和酷愛所的茶席                                                   


是一間茶室用途的小型建物,以內部一根不規則形天然木做成的屋柱「南天床柱」出名


因為在夕陽輝映下的景色極佳,由此取名為 " 夕佳亭"                                                          


 



看到一堆銅板都沒有丟進去,自己也手癢掏了一些銅板試試


一開始想丟進前面那個小碗,不過進了卻又都彈了出來


眼看只剩最後一個銅板了,於是改投後面那個石頭碗


沒想到一投就進,真是福氣啦!


看來應該會保佑這次的任務順利成功才是.....呵 呵


 



不動堂        裡面祭奉石佛像不動明王


 










連賣紀念品的小店都覺得滿好看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ih 的頭像
    yih

    yih0120的部落格

    y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